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王开府行状 北宋 · 刘挚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七八、《公是集》卷五一
维王氏得姓于周灵王之子晋,晋既仙去,而世人指其族曰王家。
其后剪以秦将显。
东汉处士霸,霸生孙甲,徙居于祁,自是太原王为著姓。
元魏时,固为广阳侯,侯二子:神念,神感。
神念避乱南奔梁,神感北事齐,而其家散处宋间,子孙蕃盛。
至丕又徙开封陈留通许镇。
镇后为咸平县,今为开封咸平人者,公之高祖也,世以赀雄。
曾祖太师公,祖中令公,皆好义周急,畜德不显。
至考韩国公,仕为江宁句容县
后以公贵,赠皆太师封大国,追封曾祖妣李氏义宁郡太夫人,祖妣张氏同昌郡太夫人,妣张氏同昌郡太夫人,赵氏会宁郡太夫人,李氏吴兴郡太夫人
吴兴出也。
少奇警力学,能文词。
天圣八年进士仁宗廷试,以为天下第一,时年十九。
将作监丞同判怀州,改颍州,以吴兴忧去官。
丁韩国公忧,居丧摧棘,杖乃能起。
景祐二年,服除,改秘书省著作郎、直集贤院
建言朝享太庙祝文著后姓非是,请止以谥别之
废后郭氏卒,诏葬以后礼,既启菆,天子以上元御楼观灯。
公以谓春秋大夫智悼子卒,未葬,公燕于寝,杜篑谏止之。
君于臣义且若此,矧后生虽见贬,而死被尊礼,宜有恩也。
请罢元夕灯燕,俟十七日遣奠,仍禁士庶声乐。
三年,充三司盐铁判官赐绯银鱼袋。
五年,权同修起居注,转右正言
宝元二年知制诰,充北朝正旦国信使
明年,赐三品服,判太常礼院同知通进银台司,兼门下封駮事同知审官院勾当三班院
公言广南幅员千里,邻控蛮獠,而节制所总,止桂、广二州,边阻势离,蛮或窥犯,缓急不及事。
请仿唐制,以东路之广、潮,西路之、容、邕,分五管以密援。
疏上不报。
其后十年,侬智高广州,又二十年,李正德陷邕、廉、钦,于是人思公言而服其识。
明年,充益、梓路体量安抚使
是时两川荒馑,公私凋残。
既至,奏蠲逋负,阅官吏良否,多所进绌之人,人大慰说。
蜀郡媪某氏,多赀无子,一孙才数岁,媪意以赀厚其弟,顾难于其妇,乃诣郡诬妇不善抚吾孙,愿出之。
狱具,公至,立姑妇于庭,置儿其间,儿急趋母。
公曰:「岂不善育也」?
媪伏诬状。
又里民孙氏产力钜万,死而子幼,其妻念门户事,请其兄经理之。
嫉者或告其畜禁物,州用坐长法,以徒当其兄。
且诬其妻不睦于夫,常祀神咒诅,将以义绝出之。
公曰:「良人已殁而妻以罪出,甥家犯禁而舅为共犯,非礼律意,闻见所无」。
皆奏正之。
二事,人夸以为神明。
未还,拜翰林学士
庆历元年知审官院。
明年,同知贡举
契丹之盗边,常为塘水所限。
是年春,其使刘六符谓馆伴贾文元公曰:「南朝塘泺,何为者也?
一苇可杭,投箠可平。
不然,决其堤,十万土囊遂可路矣」。
时言事者亦请涸其地,耕以养兵。
仁宗以问公,对曰:「兵事尚诡,彼诚有术,不应以语敌,此六符誇言耳。
设险为国,先王所不可以已,而祖宗之所以限敌骑也」。
仁宗深然之。
其后神宗复尝问之,公对如是,神宗曰:「正朕志也」!
是北敌以王师问罪元昊,故谋为牵挠,勒兵境上,使六符为不可得之求耳。
七月富文忠公再报聘。
既行,继有诏附文忠以赐六符文忠疑国书与政府口宣及诏语或参差,至中路启书,果异,遂倍道驰还,叩閤门请对。
公方考试后殿仁宗急召谕之曰:「毋须同列往,独视之」。
公归院与文忠议,一夕易其书诏,大要以强中国绝后日牵制为意。
前此敌书,有太宗皇帝「于有征之地才定并汾,以无名之师直抵燕蓟」之语,一时莫知所答。
公独请问曰:「臣知其故」。
曰奏书云:「太宗尝驾并郊,匪谋燕垒,于是贵国刺梅里求致书行在,而反潜假其援兵。
既交石岭之锋,遂举蓟门之役」。
仁宗喜曰:「乃自有本末」。
执政曰:「非王某该详故事,殆无词也」。
十月,敌泛遣萧阶来议事,公实馆伴,阶因请为我禁元昊犯边,而指在求赂。
是时朝廷亦已厌兵矣,及阶行,燕于班荆,始诏公许阶,诚能约束元昊,则当班师,可缘诏语付阶。
公以诏书予之,使常得持以邀我,非便。
但详谕阶而已。
还奏之,仁宗善之曰:「唐之回鹘恃功,王室难制,几有之也」。
起居舍人
十二月知开封府,踰日都城肃然。
明年上元,故事,籍尝为盗恶少,每至是拘之狱,公呼谕遣之。
曰:「倘更为官得盗,当除尔籍」。
皆拜而去,五夜无警。
三月,以谏议大夫御史中丞
李用和以元舅除宣徽使,意不满,不谢。
居数日,除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
公言:「杜审琼,太祖太宗舅,事两朝有劳,然终不至宣徽使,祖宗所以保后家也。
用和无功贪骄,而陛下名器听其所欲,恐非所以全安之。
欲报母后,厚赐之可也」。
判国子监,请辟锡庆院以广学宫,因请车驾视学
夏文庄公经略西师久无功,移疾归淮西
未几,召为枢密使
公言无忠谅之节,专为身谋,当要重之任,不深惟报效,而以疾为辞。
今遽擢起,是避事为得计也,无以厉世。
又入对极论之,而仁宗未省,遽起,公引帝裾毕其说,遂罢
石介作《庆历圣德诗》所颂一事也。
苏舜钦子美监进奏院,鬻故牍得缗钱数千,夜召朋友宴集,客或为《傲歌》,有「醉卧北极遣帝扶,周公孔子驱为奴」云者。
公弹劾之,遂坐黜。
又言:「中书枢密院总天下机务,职分不明,执政之臣,劳而无功。
日五鼓趋待漏院,阅文书以待陛奏,退集议,归已近午,数刻之间,占书施行未既,已逼再集讲明日事矣。
酬酢有不逮,何暇安危远虑哉?
古所谓三公坐而论道,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,则繁简固有节奏。
请以今事细例孰者归之有司」。
仁宗既用公之议,升章献明肃、章懿、章惠皇后祔于真宗室,因言:「艺祖孝章皇后尝正位号,而祀别室,非是。
亦请升配」。
时不见用,至元丰中,卒如公议。
李良臣陷于敌,数年来归,议相六室,复閤门故职。
公言:「良臣虽能终自拔,前不死战为贼俘,实有罪。
今加宾叙,无以示后。
李广汉名将,陷匈奴得还,议当斩,赎为庶人。
苏武不屈节,白首归汉,才得典属国
古之驭将法义如此,良臣宜待后效」。
兴国绍宗铸铁象,妄言灾福,惑众聚财,士女倾赴之,以金银器饰投诸冶,中贵人督作,宫掖出赀佐之。
公以为:「西师宿边,而财费于不急,动士心,起民怨」。
诏立还中使,禁止之。
又言四月朔太阳当亏,经典所忌,请罢游幸西苑。
诸后既升祔,赐群臣帛有差,以公由翰林学士迁,特命倍赐与学士等。
公曰:「不敢以臣废法」。
屡敦谕,讫不受。
天章阁待制滕宗谅庆州,以边事用度无艺,军费几屈,公累疏之,逐宗谅岳州
五年,馆伴北朝回谢使。
六年,复拜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
公言:「太祖时兵十二万,太宗时十八万,章圣时四十万,今遂倍之。
兵在精不在众,冗数坐食,非计也。
三司虽总财用大计,而事实在外。
太原大名永兴帅臣,各带计置一路粮草」。
是冬请补外,改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亳州,改郑州
明年三月,转给事中
七月,移澶州
明年,拜尚书礼部侍郎,坐举张得一罢职。
是年河朔大水,民流亡,朝廷分河北为四路,各置帅。
公以本官充高阳关路安抚使,知瀛州
至则为方略,振哺全活甚众。
皇祐元年春,复两学士
五月,充永兴路都部署安抚使,知永兴军
七月,改河南府西京留守
十一月,转户部侍郎河东安抚使,知并州兼本路计置粮草。
四年,还朝,知审官院,充翰林学士承旨侍读判太常寺
公在经筵,每进读,必以古义反复劝上,以傅当世之事。
仁宗迩英阁置《太玄经》、蓍草,顾曰:「宫中每阅此。
卿亦知其说乎」?
公具对本末,因曰:「愿垂意《六经》、正史,此非帝王所宜学」。
翌日已彻去。
五年,知贡举
至和元年,充三司使,充回谢北朝国信使
见敌主于混同江,敌每岁春帐于水上,置晏钓鱼,惟贵族近臣预,一岁盛礼在此。
每得鱼,必亲酌劝公,又亲鼓琵琶以侑之。
谓其相刘六符曰:「南朝少年状元,入翰林十五年矣,吾故厚之」。
使还,除宣徽北院使
言者以公是行,遇正旦使宋撰于靴淀,撰与敌使争不直,公实与会。
即改端明殿学士,知永兴军
嘉祐二年,移秦州
羌族瞎药木征唂厮啰,连衡更出,岁为边患,公以威信诱服,皆请吏修贡,西境无事。
河南府,知定州
八年,英宗即位,拜兵部尚书
治平二年,知大名府北京留守
京师大水,公上《治平政鉴》十篇,大概谓宜寅天尊祖,慎威福,判真邪,爱民兵,以答天诫。
神宗即位,拜太子少保,遣中使李舜举诏曰:「卿曾献忠先朝,今宜有辅不逮者」。
公约《政鉴》之义,上《圣政备览》十篇。
明年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再任。
熙宁初,西边久无事,而疆吏产谋造端,公极陈所以绥怀之者。
夏人果使横山族杀保安守将杨定,继遣使以其主谅祚讣至。
公请选勇辨士诘取害定者,羌果送之,戮于境上而受其使。
未几,边将又遣兵攻羌境,羌复犯我庆州,我亦取其蒙古城
公知边患未有艾也,复上疏言章圣得潘罗支而继迁之患息,仁宗得唂厮啰而元昊衰。
横山五族与吐蕃董毡等众族,世受王命,今宜以恩信深结之,可得其用,是夷狄攻夷狄之道也。
又请按求唐韦坚、裴耀卿水运以实关中
唐引粟江淮为回远,今可漕太仓,则比唐为易,其言道路甚悉。
常因日蚀,上天下形势、忧勤启圣、为政先后三论。
召还,有大臣语公曰:「今大新百度,能少默当进矣」。
公谢曰:「士固欲得位以行其志,然未闻枉志以求位也」。
遂论新政
谓青苗、助役,皆县官渔利;
谓诸役法困民,惟衙前籍上米石使相助,若可行以代吏禄,然是竭良民以养浮浪。
公于是不得留京师,去留守南都
四年,判河阳
五年,再判河南府
八年,还朝,兼中太一宫使
言今天下兵分隶所谓三十六将,臣观其人,皆斗将而已,仓猝当误事。
又言国马大事,监牧不可废;
交阯邕管,罪不可赦,宜募兵江湖,使习风土,便器械,赋刍粮于荆闽,则无劳费。
公恳求閒退,八上。
元丰元年检校太尉南院宣徽、西太一宫使。
赐金方团带,先茔得置寺,皆异礼也。
归居洛阳,面辞,陈天下利害有人所难言者。
执政而下,侍从馆阁士大夫,皆为诗以美其行。
三年,彗出西方,诏求直言。
公上疏,大要以爱民省事为本,愿振滞淹,伸冤枉,蠲逋负。
大享明堂,诏入陪祠。
既毕事,召对曰:「北门常须旧德,而卿故治也,当再劳卧镇之」。
又屈指数曰:「某年召卿归矣」。
时三路籍民为保甲,下户皆不免,日聚教之,提举官禁令苛急,河北保甲往往为盗贼,百十为群,州县不敢以闻。
公极论其弊,谓非止困其财力,害其农业,所以使为不良者,法驱之也。
将恐浸淫为大盗可忧,愿蠲裁下户。
于是主者指公沮法异国论。
公曰:「此老臣所以报国也」。
入不已,天子始悟保甲之为盗也。
六年三月,拜安武军节度使再任。
八年三月今上即位,拜彰德军节度使
公再至魏,前后求退,累上,不许。
七月寝疾,诏遣中使国医临视。
二十三日,薨于府第之正寝。
讣闻,两宫惊悼,遣使慰恤,赐予甚厚。
又朝中贵人护丧归洛,以开府仪同三司告其第。
公仪观端秀,动容步武,皆有规度,语韵如钟。
于书无所不观,博杂涵茹,而折衷于孔氏。
为文浑厚清伟,尤长于比事俪辞。
平生奏章,皆自为之,至老不以属人。
宾客喜清谈论文,诵讲古人词草及国朝典故。
少遭天下无事,仁宗向意经术,奖用文学士,公翱翔出入,论思谋谟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指切权近,发明时政无回隐,侃侃谔谔,白首逾壮。
故逮事四朝,多见纳用,而眷遇深渥,在朝廷清涂要地,践履周遍,外之名都大镇,多再至者。
所至首访民所同患,所同欲,废举之,专以恺悌之情与人休息,人是以安乐之,去而思之深也。
两蜀、魏、定皆立生祠。
士大夫皆曰:「王公之志,虽不得坐庙堂行之,然内外五十馀年,凡诏告于上,设施于外,其及物者盖多矣」。
累典贡举,遇士有大体,号为得人
公少喜道家说,其于颐生练气,盖有自得之者,故年益高,神明益彊。
临终且索笔草奏,求舆疾归洛,奏成而目瞑,词气不乱。
或泣于傍,犹摇手止之。
兄弟十人,从子孙众多,以公官、以公嫁者数十人。
疏族寒士有谒必厚之。
薨之日,橐无馀赀,而孙犹未有官者。
公娶薛氏,资政殿学士简肃公之女,追封平乐妹,今封和义郡夫人
子男七人:未名而卒者四人;
仕而卒者二人,曰正甫奉议郎,曰端甫大理评事
次曰晋明,今为承奉郎
女八人:在室而卒者三人,嫁朝议大夫程词恭、朝奉郎任公裕、孙亚卿而卒者三人。
今二人之婿,曰节度推官石宗彝、宣德郎吕希亚。
孙男七人:秉文、景文,并承务郎
敏文,假承事郎
贲文,尚幼;
馀早卒。
女三人。
曾孙男女三人。
公所著内制外制集各五卷,奏议十卷,文集七十卷。
王氏世葬开封府开封县之苏村,至公始葬其考韩国公尉氏县柏子冈
今又卜之地,得于河南府河南县教忠乡府下里,而曰得公薨之年十二月甲申吉,乃葬公焉。
公旧名拱寿,唱第日,仁宗面赐今名。
谨具公世系官事始终,上尚书省,移于太常,告于太史氏。
谨状。
汀州南安均庆禅院转轮藏记绍兴元年六月1131年6月18日 宋 · 李纲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七六一、《梁溪集》卷一三三 创作地点:福建省福州市
浮屠氏之流善卫其法而尊其书,凡所建立,多克有成,操术公、用心一也。
佛菩萨语,所谓五千四十八卷者,创大藏以贮之,签架函复,纤悉傋具。
有诵读者,盥手焚香,整衣敷坐,卷舒出纳惟谨。
又以方便,设为机轮,使之旋转,种种严饰,悦可人心,俾见闻者自生恭信,卫其法、尊其书致严如此。
凡所建立,费钜万计,寸积铢累,仰施于人,鸠工抡材,不计程度,期于满意。
一有倡者,众皆和之。
大者领袖,小者辅翼,前者规模,后者承继。
知因果罪福,而以利众为事,无忌嫉心,无沮坏心,以是义故,多克有成,虽儒衣冠在士大夫之列者,不能无愧于兹。
非操术公、用心一,能若是乎?
建炎四年夏,余蒙恩归自海上,由梅川以趣闽中,道南安岩均庆禅院,瞻礼定光古佛遗像,退历殿阁,循东庑,见新创转轮宝藏,制度精巧,堂宇靓深,自岭峤以南,未之有也。
询其故,则景涧、宝谦二僧同发心募众缘之所造。
因呼而告之曰:「今天下兵革未息,盗寇蜂起,凡通都会邑、名山奥区所谓大禅刹者,焚爇摧毁,盖不可胜计。
其间经藏金碧相辉,化为灰烬瓦砾之场者多矣,子方区区劳心费财以营此乎」?
二僧相顾而笑曰:「世间之法,成坏相因,坏者自坏,成者自成。
吾知办吾力以成吾志而已,岂以彼之坏而废此之成哉」?
余颇愧其言。
经从临汀,邂逅郡倅许侯端夫,因以语之,许侯好佛者也,闻而喜曰:「微二僧用心之固,无以成此藏之瑰奇;
微公烛理之明,无以知僧言之可取。
愿求公记,以贻后人」。
余诺之。
明年夏,余携家寓长乐,许侯以书来请曰:「藏成矣,公无食言」。
乃为之书。
绍兴元年岁次辛亥六月十八日记。
宋侍郎参知政事1033年 北宋 · 张方平
 出处:全宋文卷八○二、《乐全集》卷三二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伏审祗若帝咨,入参邦政,伏惟庆慰。
恭以国家基图广厚,源流深长,亶三后之典刑,极百王之轨物。
念从间岁,政出两宫,奸微据乎事权,女谒干乎王度
彝章就紊,顺气为愆。
诚士悼心,思投鼠而忌器;
匪人得志,悉牵牛而蹊田。
当此一时,夫谁自信?
傥非秉心忠敢,达义深明,周旋依于本朝,造次合乎正道,则孰能不虞彼众,迥出其朋,深怀忧君之心,首建复辟之议?
言虽甚密,固慎出于户庭,声实能飞,盖阴腾于涂道。
天惟助顺,己则为仁。
属主上躬揽宝图,再造区极。
天机发于时晦,睿德昭乎日跻。
大明东升,廓重阴而霁静;
北辰上正,拱众纬以经行。
宗社之灵妥安,朝野之风清迥。
正人道长,理古事同,图任旧良,果归全德。
伏惟某官懿猷会极,清照造形。
以《中庸》至诚之道治心,用《春秋》原情之法临事,知几如《易》,多识如《诗》,如乐易良,如《书》疏远。
服迈先宪,诞宣古人之猷;
启迪上心,先扬天子之命。
早侍颙邛之席,雅膺体貌之隆。
帝多贾傅之才,夜谈每久;
王锡康侯之宠,昼接甚频。
而静履保常,冲光处易。
止水均乎澄挠,定鉴绝于将迎。
爰入告于忠谟,故出司于留钥
会圣神之独运,正纪律于大中,思庸俊良,乃眷东顾,发节首召,赐传促归。
地密枫宸,奉穆清于奥殿;
望崇槐位,贰燮友于钧庭。
伫当正耀阶符,调元鼎席,协四邻而同德,期万物于由庚,遐考舆情,大同末志。
如某者,声猷不振,神调且卑。
有数箧之陈书,传为绪业;
无一󶽭之旧墅,得以自存。
颇游心于艺文,幸饰身于端甫
顷逢盛德,实尹陪京,幸占籍于版图,得通名于屏树。
一昨再颁温诏,旁取沈英,独奖录于不材,为荐闻于丹扆。
回清晖于蔀隙,吹和律于不毛。
假诸箕斗之名,蒙以虎豹之鞟。
木仅不雕之朽,徒累名工;
金非自跃之奇,第凭巧冶。
特达成造之力,始终顾遇之私。
每顶踵以窃循,压丘山而未重。
侧闻登拜,潜动鄙中。
盖为元元,喜仁人之进用;
宁惟琐琐,贺大厦之落成。
陶化所施,欢谐率协。
伏祈上为朝庙,倍保福禧。
蔡内阁文忠公1037年 北宋 · 张方平
 出处:全宋文卷八○三、《乐全集》卷三一 创作地点:安徽省阜阳市
窃以师道之废久矣。
昔在两汉,公卿大臣咸门有诸生横经受业,书名录牒至数千人,师儒教尊,人知重学。
故在两汉,其政事本于经术,其议论据于王制,朝有名节之劝,士笃去就之行,美化雅俗,比隆三代。
魏晋而下,中区版荡,诸戎扰乱,隔为南北,小雅尽废,文献不足。
近在唐氏,风流寖薄,取士之制,专用虚辞,虽开元元和变而几道,名公宗匠磊落相望,然治学传家,本原已废。
诸生后进奔走末路,以文求售,势同市贾,然犹屈伸系乎托迹,进退谋于所知。
名士口吻,片言可以取重;
清流门地,一见可以为荣。
士风绰兮,顾亦近古。
清朝一统,丕冒无外。
鸟言鴂舌,知诵乎简书;
髽首卉裳,咸袭乎端甫
然循唐取士,而考言弥华,驾说之学用微,师资之礼遂绝。
非有志乎远者大者,莫不嗜甘而排苦,采芳而遗实也。
天未丧道,必将有主,主吾道者,阁下安得而让诸!
伏惟阁下风采发乎冠岁,光华耀于区域,早结明主,奋扬亨衢。
其发策决科也,则江都之研经理,家令之切世务;
其代言密侍也,则文园之视草,中垒之纳忠;
其抚藩屏也,则颍州之教,河南之威
其毗大政也,则高陵之儒雅,平陵之故事。
兹可谓周才而通智者矣!
某不佞,窃伏东鄙,承望下风,盖有年矣。
蓄为潢污,莫能自通乎江海;
覆诸盎缶,无以上觇乎日星。
今罢官吴中,言归故里,乃值阁下实此尹正,既再获见矣,而莫能展叙乎腹心也,得不少因文墨以自荐其诚欤?
某世有仕籍,堂有尊亲,惧先绪之坠地,且养羞之不给,爰谋干禄,盖为代耕。
既随计而西,不得志于有司,退居于濉上,仕意益薄矣。
景祐改元,天子复下诏举方闻之士,朝廷二三贤公猥录名字,章闻于上。
由是获对法扆,躬承大问。
三道之要,四政之阙,承学良浅,非识所迨,报罢为幸,惧知己。
育材道广,取人路宽,一命雠书,庇身美邑,饱食海上,坐逾三年。
时哉归欤,乃遇盛德。
某闻之:声同相应,高下不必均;
气类相从,体质不必齐。
故蜉蝣候阴而出,柱础因云而润,况心志之灵,能无所感!
自国家之开诏举,由是路而进者,盖有人数矣。
今日之事,又阁下之所发,此某之所以伏幽陋而望下风,引领庶几,岁月以冀,以未尝得见为恨。
亦惟阁下所以抚接之意,其必有以当之者矣。
谨录近所著《刍荛论》十卷两编以献,冀阁下少知某之于古之道,天下之务,抑为有心者焉。
某前所以援汉唐之事,叹师道之废者,是区区鄙中窃望于阁下者。
倘阁下有振复古道之意而获预焉,受赐之大,无尚此已。
不胜感激之怀。
礼乐论 其一 学校 北宋 · 张方平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一〇
臣闻古之王者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
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,术有序,国有学。
夫其造育俊选,以成官材,是立政之基也;
上贤崇德,正君师父兄之尊,是设教之本也;
合射习乡,修揖让弦歌之节,是礼乐所成也;
养老合语,享孤念功,是仁义所起也;
出师受成,执讯反告,是庙堂之严也;
选习材能,以助祭事,是宗祊之重也。
盖三王四代盛德之世,上自天子,外及诸侯,其所以化民成俗之道,未有不以学为先也。
《周官》曰:州长「春秋以礼会民,而射于州序」;
党正「以礼属民,而饮酒于序,以正齿位」。
《文王世子》复载诸侯群吏养老之事,此则州乡列国庠序之礼,咸与太学同制矣。
周衰,天下大乱,干戈日用,而列国之学犹存,故《子衿》刺其不修,《左氏》美其不毁也。
文翁首建黉舍于蜀郡仲舒次发太学京师,而公卿大臣、名儒隐德,咸有门徒弟子横经传道,书名录牒或数千人。
至于东都,学士寖盛。
故在两汉,其政事本于经术,其议论依于王制,朝有名教之劝,士笃去就之行。
及桓、灵失御,奸乱滔天,王纲解绝,民劳板荡,而赖正人持教,义士奋拯,支坏持颠,更延馀历,虽腥德已塞于上,而清议不败于下,岂非教学之功,渍染深厚之所致欤!
江左晋氏,范宁立庠序于豫章庾亮起讲舍于鄂渚,然倡而不和,绝而不续,寻复废圮,诸生解散。
以是而观时之风政,其可知也。
惟我治朝,据宸立极,丕冒出日,同文一轨。
鸟言鴂舌,知诵简册之言;
髽首卉裳,咸袭端甫之服。
奎壁有烂,河洛发祥,文物炳然,硕儒挺出,故学校落俶乎濉涣,续兴乎郏鄏,摹规大于齐、魏,弦诵闻乎江、浙。
乐善之吏,经营其阙;
民悦献力,不令景从。
庠序之制,班班然且遍乎郡国矣。
自非朝廷以道德风示四方,以礼义熏袭齐民,又安得不言而化,如草偃风,若是之速乎!
然臣闻一鬨之市,必立之平;
一卷之书,必立之师。
周典「以本俗六,安万民」,其一曰「联师儒」。
《记》曰:「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
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人知重学」。
今学宫盛立,而师位尚虚,诸生抱经,侐然无主。
时敏厥修,虽得乐群之所;
必有正业,曷取函丈之间?
且夫百工众伎,必有师匠;
缁黄所聚,辄立师长
况夫学者为国造士,使民兴仁,所传者累圣之格言,所习者先王之正道,师教不立,学乃虚器。
夫三代而下,治道淳优,儒雅尊博,莫如二汉。
自文武之世,屡下诏书,勤命郡国,劝使立学,而终不能兴。
自馀历世,小雅荡然,故弗论矣。
今天下承文明之化,庠序修立,乃盛于两汉
朝廷宜遂成其善意,乐以成之,顾同不急之务,视之弗笃,岂国家尊道育材之意哉!
间者近甸数郡之学,虽为除乎讲官,旋复縻以吏职,揽簿领之不暇,何图籍之能精!
且国家奄有万邦,吏员至众,山泽津途,百家之聚,锥刀可敛,必遣王官。
惟是胶庠,王道所在,顾一士之廪禄,废美政之本原,岂朝廷贵教化而贱货利之意欤!
臣愚以为宜委清望近臣,上从朝列,下逮选曹,举经术笃行之士。
凡立学州郡,悉为选官,依其资任,优其稍禄。
夫张官布职,散剧系时,略之则轻,属之则重;
贵之则人必同趋,简之则众斯共薄。
事无大小,柄其事则权归;
任无高卑,委其任则效立。
臣愚以为欲使师礼严重,道训尊立,在乎使之专治学政,主领学徒,勤良者旌而异之,悖惰者而黜之。
及宾兴之时,必参以学官之论。
其尝简黜者,弗在烝髦之选;
其尝旌异者,必预充庭之贡。
而命外台察诸学之官,其尤通博于讲议,励精乎教育,能得学士自远方至者,上之,特赐奖谕,或有赐焉。
太学员缺,即以充选。
制使才名之士不历学官者,不得入乎馆阁
馆阁者,必先历乎学官
犹近制先倅郡,而后得补宪台三院也。
如此,则清流美士,在乎学矣。
自然师道尊而教立,士业成而行修,礼义达乎闾巷,德化渐乎州里,国获良才之用,民得善吏之庇,三纲以正,五教用成,弦诵闻乎四方,道德行于天下矣。
选举论(刍荛论之三) 北宋 · 张方平
 出处:全宋文卷八〇八
臣闻设官所以共理,择才所以任官。
夫位、职、禄三者,官之纪也;
德、才、劳三者,人之分也。
度德居位,量才赋职,计劳诏禄,兴王所以治;
德不称位,才不任职,劳微禄重,衰世所以乱。
惟君司牧兆庶,惟理乱在庶官,惟贤惟能,其难其慎。
古先明王育才考德之道至矣。
周之取士,爰始庠塾,乡老举秀茂而宾其礼,司徒教行艺而升诸学,乐正品俊造而进其名,司马辨官材而定其论,而后天官执其柄而诏其爵,内史书其贰而制其禄,司士掌其版而知其数,小宰平其计而弊其治。
盖其官人之法,如是之详。
汉之取士,亦始乡邑,自干佐曹史,见拔州郡,复辟公府,更举高第,始出除吏。
其郡国所送孝、秀,或公车延召、诸罢职待诏者,悉居三署,光禄岁察四行,茂材廉吏,方补用焉。
至于魏氏,疆宇分蹙,兵戎罹乱,衣冠侨转,陈群立九品之法,而选举始滥。
中正定高下以署品,吏部据升降而授任。
其后法虽益坏,议者纷起,而终不能革。
历六代而至隋,中正始罢。
进士科者,设自隋炀,绵于唐,而我循之,可谓浸淫而蕃大矣,为业益浮,入仕益易。
唐考贡士之制,专委有司,岁第殊鲜,虽升名王府,而未阶仕牒,再试于吏部,有屡斥焉。
其中格者补畿赤丞尉尔;
其不中格者,或例赴选曹之集,从事藩侯之府,必外效有著而真命始加。
太祖之初受命也,王略犹梗,人物盖希,进士登科,岁无十数,抑于时文法阔略,吏员简疏。
尝闻郡自牧长而下,或数员而已。
爰及太宗,治致泰平,教风寖盛,丕冒出日,一统无外,且喜天下英俊尽入彀中,始亲御便殿,以临试贡士
博于采拔,务尽乎人材;
待以不次,骤升乎美仕(国初,进士甲科授司寇,或幕职官兴国之初,始授等甲京朝官,倅大郡,或即授直馆者。进士中第多至七百人,后遂为例至今。)
兴国已降,遂为常规。
然凡诸为士之民,惟此为干禄之路。
儒术治国,诚王道之大经;
文艺起家,固儒林之盛选。
是以天下学士靡然向风,非惟道化所陶,抑由宠利所诱也。
夫子曰:「以言取人,必极其言」。
而考言弥华于道,所以绅行乏稽古之识;
端甫鲜经时之论,涖官少称职之吏;
临事无仗义之节,风俗有流薄之损。
朝廷成抡选之滥,岂不由乎易取而骤用之乎?
张衡所以深愤嫉于汉日,杨绾所以议革废于唐年
且三王之道,不能无弊,故董仲舒譬之琴瑟不调甚者,必解而更张之。
夫周之造士论材,始乎庠序。
至汉而兴廉举孝,自诸乡里,至顺帝凡三百年。
左雄建议诸生试章句,文吏课笺奏,而为限年之格,又百年。
魏陈群九品官人之制,又三百年。
而隋文立志行修谨、清平干济之目次,及炀帝更制进士词赋之科。
此皆历代举选之道,因时之宜,更救其失,犹三代忠、质、文之政,以革敝易化者也。
伏惟朝廷取贤敛才之方,故亦并开数路,惟是进士最广而甚夷。
鼎司台席之崇,玉署金闺之彦,更处乎馆殿,参布乎台省
国之纲纪,民之君师,百辟众官,其清涂要地者,何莫由斯而起欤?
虽名臣辈出,而淆滥为多,其故由乎取之泛也。
以周、汉育士之详,而不能尽善良,又况采一日之伎,昧素定之价,若之何责以无滥也欤?
夫以唐世之制,专委有司者,则利在乎才者必不遗,弊在乎启奔驰之径,而平素者绌焉。
以今日之法,则利在乎使人循道以求己,弊在乎得者不必才,才者不必得,而劝励之教怠焉。
其利害相形之理,思所以折之,必有短长矣。
至如儒术之微削,思所以振重之;
士节之陵迟,思所以兴起之。
皆国家教化之端,王政之本,聊用窥测,以著于篇。
论举馆阁之职劄子庆历三年十一月1043年11月19日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八二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一○一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四五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五九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臣伏见国家近降诏书,条制馆阁职事,有以见陛下慎于名器,渐振纪纲。
然而积弊之源,其来已久,侥倖之路,非止一端,今于澄革之初,尚有未尽其甚者。
臣窃见近年外任发运转运使、大藩知州等,多以馆职授之,不择人材,不由文学,但依例以为恩典。
朝廷本意,以其当要剧之任,欲假此清职以为重。
然而授者既多,不免冒滥,本欲取重,人反轻之。
加又比来馆阁之中,太半膏粱之子,材臣干吏羞与比肩,亦有得之以为耻者。
假之既不足为重,得者又不足为荣,授受之间,徒成两失。
臣欲乞今后任发运、转运、知州等,更不依例帖职。
若其果有材能,必欲重其职任,则当升拜美官,优其秩禄。
况设官之法,本贵量材,随其器能,自可升擢,岂必尽由儒馆,方以为荣?
一、臣窃见近年风俗浇薄,士子奔竞者多,至有偷窃他人文字,干谒权贵以求荐举,如丘良孙者。
又有广费资财,多写文册,所业又非绝出,而惟务干求势门,日夜奔驰,无一处不到,如林槩者。
此二人并是两制臣寮奏乞召试,内丘良孙近虽押出,而林槩已有召试指挥
旧来本无两省以上举馆职明文,尚犹如此奔竞,今若明许荐人,则今后荐者无数矣。
臣欲于近降诏书内两省馆职一节,添入「遇馆阁阙人,即朝廷先择举主,方得荐人」。
仍乞别定馆阁合存员数,以革冗滥。
一、臣窃见近降诏书,不许权贵奏荫子弟入馆阁
此盖朝廷为见近年贵家子弟滥在馆阁者多,如吕公绰、钱延年之类尤为荒滥,所以立此新规,革其甚弊。
臣谓今后膏粱子弟既不滥居清职,则前已在馆阁者,虽未能沙汰,尚须裁损
欲乞应贵家子弟入馆阁,见在人中,若无行业文词为众所知,则不得以年深迁补龙图昭文馆待制、修撰之类,所贵侍从清班,不至冗滥。
国子博士薛君墓志铭1066年1月 北宋 · 欧阳修
 出处:全宋文卷七五五、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三四、乾隆《直隶绛州志》卷一四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君讳良孺,字得之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。
少孤,育于其叔父,是为简肃公
以公荫,为将作监主簿太常寺奉礼郎大理评事将作监丞大理寺丞,迁太子右赞善大夫殿中丞
尝知秦州清水县,县杂蕃夷,君为简其政令,示之必信,蕃夷畏爱,岁满罢去,人甚思之。
其后签书通利军判官公事,与其军守争事,坐停官。
久之,复为殿中丞,迁国子博士,监陈州清酒务。
嘉祐八年二月甲午,以疾卒于官舍,享年四十有六。
宋兴百年,薛姓五显,而简肃公以清德直节闻。
故其家法严,而子弟多贤材。
君为人开爽明秀,幼为简肃公所爱,若己子。
长工书,作歌诗。
尝一举进士,不中,以荫补,例监库务,无所施其能。
一为民政,遂有声。
平居喜饮酒谈笑,与其亲戚朋友欢然,未尝有怨恶。
其在通利,与其军守所争皆公事。
既废,无怼色,至卒穷以死,豁如也。
呜呼,可哀也已!
曾祖赠太傅讳温瑜
祖赠太师讳化光
右班殿直、赠左骁卫大将军讳睦
君娶张氏,故枢密直学士逸之女,封仁寿县君,先君二岁而卒。
子男一人,曰逊。
女三人,长适大理评事王正甫,次适太常寺太祝端甫,次尚幼。
治平三年二月乙酉,其孤逊举其丧,合葬于绛州正平县清原乡周村原。
将葬,庐陵欧阳修曰:余,薛氏婿也,与君游而贤其人,宜有以哀之。
乃为之铭曰:
维古才子兮,出于名族。
嗟吾得之兮,既哲而淑。
有能不施兮,不遐以趣。
卒困于艰兮,泰乎自足。
绛水深长兮,山冈起伏。
利我后人兮,安于吉卜。
都官员外郎钱君墓志铭 北宋 · 文同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一○八、《丹渊集》卷三七
亡友去私,讳衮姓钱氏怀安军金堂县人
生七年而孤,其世父良绝器之,教养若己子。
去私性淳笃,寡言笑,嗜学。
诸儿挽引与戏,不过略就其处,已复还几案,对简册尔。
尝寱诵诗书,终卷不乱。
既冠,文章道谊,鸿丽通博,翕然闻两蜀间,士大夫争求交之。
庆历初,举开封府进士,试廷下,不中,遂归。
曰:「吾术其未至耶」?
郊居,外人事,尽取所有书,日夜考究。
腾高入深,裒揽剔抉,无所不得,以为其所有,犹曰未也。
是岁秋赋,尚不肯应书,太守集贤林侯槩力起之,且缓期以待。
去私为出,并诸生试,侯取去私为第一人。
明年,遂中甲科,调江陵节度推官
老奸夙黠,不敢侮妄。
时故相刘公沆临府,刚严峭劲,少所推借。
尝谓去私曰:「君始仕而论事,多与法合,岂少习之耶」?
去私言:「是安假习?
法与人情,何尝甚相远。
若处之平心,自可决不疑矣」。
公是之。
他日,见其所为文,叹曰:「君事业有如此,簿书岂可久相仍哉」?
荐之,再授京兆府掌书记
晏元献最爱去私,尝召与语终日。
文潞公来雍,以宾佐自随;
朝廷改去私定国军幕,潞公留之。
屡试以难剧,皆办。
称其才,文章奖奏,迁著作郎、知河南府登封县
县有嵩阳书院,师席久倚,生徒尽散落。
去私尽料邑人子弟之良者,遣往教之;
四方之士来者,皆留其中。
嵩阳之学,至今为盛。
盖去私至后,始能如此。
京洛之民窳堕事末利,不重垦稼,去私为遍诣田间,相视指度,沟泉垄壤,艺食,以法授。
其民饱煖之,颍、许之人转流而占籍者岁岁加益。
嵩少,天下山水最佳绝处。
峦岭涧谷,幽深奥邃,道祠佛宇,布若联罫。
前朝高爽傲逸之士,遗迹如昨。
秘书监刘公几,与去私为泉石之友,间常步入,以极其胜,连月忘返,而县无废事。
秘书丞签书兴州判官厅公事。
州在崎岖山壑之中,民吏椎质,诸不如事。
向官此者,但务一切。
去私为其整比,次娖条理,巨细无有违失,兴遂名治郡,至今袭用其术。
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,赐服五品。
凤翔盩厔县望迁泽置马务监牧使,举去私主之,兼知县事
县介岐、雍,土田演沃,民高赀,常以雄横相镇迮,素号难治。
去私一以至诚治之,久而其下不敢以毫发不可事徼倖于去私。
治平陕西义勇,其法不问衣冠与下户,皆籍。
人甚骇恐。
去私为白府免,不听。
移书转运使,为奏朝廷,从之,众始安。
尝有两词诣去私辨,客有绐其所不直者,厚纳其金,阳为将以言于去私所,易其狱。
去私理之自如,其人出,逼客,复取金。
去私知,但默笑,待客如平时。
外人益信去私之公,且谓去私仁人长者,而指客不若犬彘。
闾巷籍籍,交口颂骂,客竟以羞死。
都官员外郎
今韩大参为三司使,奏去私通判其府事。
未报而去私卒,治平三年六月十七日也,享年五十三。
去私为人,情地夷旷,无有径路;
而所与之游者,无贤不肖,皆得其欢心。
而去私胸中辨其所以为贤不肖者,寔皎然尔。
事世父,孝谨尤笃。
尝以其所当迁官,具情以闻上,且曰:「臣伯良有大恩于臣,愿求授之」。
天子嘉焉,命遂下。
廪给之赢,尽分致其族,以至及其故旧所不能自济者。
其于自奉,裁足而已。
器服玩好,散置几格,人所欲得,随其取去,未尝有一言之吝。
其临政明敏爱恕,不务巧刻;
辩诘诉讼,傥无深非重过,皆讲解使去。
初若宽简不断,然而淹久浸漉于人,尽惬其所素意。
盖本不欲相疵痕,而后可使复为完好者也。
故每去,人必思之。
登封累年,尝复过之,邑人扶老提稚,相与出郊候拜,留连不忍辄去左右。
送之复如此。
既死,二曲人有讼不得其所伸者,知其无可柰何,则必诣去私殡室,沥酒烧币,号泣告诉,具道其所以如此,不能复见去私为其区处之者,反覆丁宁而后去。
此古人得循吏之称,班于简册者,未必有能过于此。
宦意尤泊然,不顾计。
刘丞相、晏元献、文潞公最为知去私者。
是数公其力傥略施于去私,则可以度越伦辈,为显官贵人
而去私未尝辄一开口,以希其有所进拔。
人语之,去私终不为易其所存。
同尝以长期远约待去私者久矣,且不谓遽然至于如此。
呜呼哀哉!
去私曾祖讳赞,祖讳绪;
父讳炤,赠职方员外郎
世世皆用儒学倡于蜀,以《春秋》名其家
母王氏,赠仙居县太君
夫人耿氏,婉静端素,仪度可法。
自归去私,相与营饬家事,外齐内明,资去私于学,以至得第。
从官在雍,婴疾遂去世。
再娶江氏,刑部郎中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林复之女,封长安县君,贤而有文。
去私没后,家甚贫,长安安之,不戚戚,惟督诸子为学,期以复兴门户为意。
男六人:端甫、端夫、端履、端衡、端诚、端懿。
女四人:长适进士侯去非,馀尚幼。
去私有文集二十卷,大抵淳重明白,长于议论。
熙宁四年二月丙寅葬于盩厔县仙游乡黄龙原,耿夫人祔焉。
端甫昆仲,以同于其父交游为最深者,来哭求铭,同辞之非矣。
既泣且铭之曰:
呜呼去私,其可谓当世之淑人君子者也。
宽裕和懿,才明敏给,政事文学,皆有能誉。
而其官其寿,两不能获。
夫天之报效于人,所以必然用善恶之行者,同尝论之精且密矣。
今于去私,又使人置疑于其间也,竟何如哉?
去私所有,已不自愧于人;
其子孙复能嗣其业,当有复能兴大之者。
呜呼去私,想固无恨矣!
铭去私之墓者,同也,去私闻之乎?
呜呼哀哉!
杨夫子墓碣铭(代几撰) 北宋 · 李新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八九六、《跨鳌集》卷二九
杨夫子讳直方字端甫成都人,年五十四卒于大慈寺
生有材无时,命也,奈何!
崇宁改元十二月二十日,葬于某所。
以夫人谢氏祔焉。
几与端甫为同堂友,忘形尔汝,凡三十年矣。
治平中文翁石室养士千数,风誉铮铮,如褒武者有几,意承明,倚闾奉制,要皆是我辈事。
几初冠,游其中,一日教官命揽群经日课,莫私阅之,得端甫赋,快语琅琅如金玉。
他日端甫得几赋,亦击节,因叹曰:「自古所谓掷地有声者耶」!
遂相为友。
每试得名,辄相甲乙。
大尹吴兆庶召还朝堂,诸贵客戏求观蜀玩。
仲庶答云:「惟数本蜀杨柳」。
客求观,吴出端甫与几赋示之。
客省数过,叹曰:「是中不减灵和风流」。
熙宁元丰间,朝廷罢词科,以经取士,端甫被送,正在优等。
元祐复词科,士指数昌言冠秋榜,及杨夫子方可,已而果然。
赋流东下,争传诵之,四海士见端甫,必目送之曰:「此西川赋难题者」。
公急景下乃尔,不幸春官罢归。
前此,诸道许推维行一人,今大丞相蔡公帅蜀,首以端甫塞诏。
明日田舍老至,持酒贺乡校议政,且曰:「龙图公行某事,举某人,某事宜矣,得某人矣」。
其为世所推如此。
端甫为人庄重,不妄交,蜀大姓授以师
凡从之游者成市都,踵武得官,独端甫不得,命也,奈何!
娶谢氏,生三子、一女。
三代不仕,曾祖某,祖某,父某。
端甫死,家益寒,乞稿秸,五年不克葬。
几纠乡里博之,始及葬。
子虞宪来丐铭,且知端甫无如几,厚端甫无如几,铭端甫无易几。
虽不敏,不敢辞。
铭曰:
文章弄翰,天将与之。
囊以江山之秀,富贵浮云,天实靳之。
域以蒲之寿,行以异路。
某也,夫子之死友;
宪也,夫子之贤后。
三尺之冢,阒然践迹,车过三步,肠痛不怨。
为此铭诗,不忘平生之言;
藏此铭诗,不知其几千百年。